马来亚大学交换心得
医药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12级 卢婉莹
关于申请
很多人都问过我是怎么申请到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当交换生的,其实大一的我就知道学校有各种去台湾、去马来西亚、去英国的交换项目,当时我就一直“觊觎”着马来西亚的项目,后来通过递交材料、面试、考雅思,最后就通过了。
关于出国当交换生,我觉得是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机会去explore和experience。我认为经历是一段用钱都买不到的宝贵财富,机遇稍纵即逝。
关于校园
说起国内的学习生活和马来西亚的有什么不同,首先我认为是交流的效率。基本上每一门课都分为lecture和tutorial两部分,lecture可以理解为大班,tutorial可以理解为小班。Tutorial就是专门用来给学生present和discussion的,因为是tutorial的人数少,少的只有不到10人,多的也就20人,所以每个学生都必须上台做一次甚至几次的presentation。连我上的一门关于经济数学的课也需要做present。小班教学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老师的关注,能够比较自由地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老师同学直接交流。Lecture和tutorial加起来的,每一门课每一周一共3小时的学习时间,里面还有1小时是交流效率较高的小班教学。国内的课堂动辄是180人的大班,却只有1-2小时的学习时间。
另外一点感触较深的是这里的大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据我了解,马来亚大学的一个社团华文学会里面有一个小组是到马来西亚各个州属的小学和中学举办三天两夜的生活营。一群大学生在没有指导老师的情况下,负责一百、两百号人的小学、中学生三天两夜里的全部衣食住行和各种有趣有益的活动。我在广药也有参加、举办活动,但是像这种层次的活动我还没有接触过的。还有一个就是在马大学生在国际生宿舍区里举行的Self improvement program,宿舍里面的三几个学生利用国际宿舍区的优势,开办韩语、日语、泰语、英语、舞蹈、尤克里里课程,学生超过110人。
关于体会
马来西亚华人(简称马华)这一个群体给我带来很多感触。很多华人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迁移到东南亚各国,其中也包括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占大马总人口不到25%,但是华人相对马来人和印度人善于经商,为大马经济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大马政府却不能公平地对待华族和马来族,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马华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我问过很多马华同学对于华人在大马的地位,他们很多都用“自力更生”来形容。
让我敬佩的是马华一直坚持中华文化的传承,包括中文和相声舞狮等传统,在我看来,这是连中国人都需要学习的地方。同样在华人较多的国家,比如新加坡和印尼都缺少了这方面的传承。大马政府极少给予华文教育补助,以至于马华需要自己建立小学中学,靠华人商人和家长出钱出力坚持华文教育。在中国讲普通话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华人想要在马来西亚讲中文却是一件需要无数人浇灌和抗争的事情。
关于成长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大马的三大种族。马来亚大学也汇聚了来自欧美、中东、非洲、亚洲、南美等等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不同地区的人带来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道教等等,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文化爆炸”。这种文化爆炸放大了我的眼界,感觉像是改变了我和世界的相处方式,我认为世界并不这么大了,我更乐于去了解、尊重、接受不同的文化。
马来西亚,并不是一个特别发达的国家,但可以说得上是一个西方和东方文化交接地带的国家。因为马来西亚曾经被英国殖民,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公共设施上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英国的特色。出了一趟国以后我并对自己的国家的看法有所改变,庆幸自己能够站在跳出大局,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客观看待自己的祖国,客观看待自己以前的种种偏见,看到并真正尊重不同种族国家的文化,看到其他国家的人对他们自己祖国的认同感,同时也增加了我的国家认同感,热爱自己生活了20年的土地。
如果要问我这次交流给我带来了什么,说实话我不能说这改变了我多少实质上的东西。我觉得交流本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和定义,于我而言有的就是增加了很多的经历,交了很多真挚的朋友,听了很多人的故事,多了很多切实的感受,并不是泛泛从书本上、从屏幕上获得的感悟。我相信这些经历和感受会像一颗种子一样种在我的心里面,加以时间的灌溉,它会生根发芽,影响内心,进而影响一生。
关于英语
英语毋庸赘言一般来说是在国外交流的重要手段。我从小时候就一直学英语,对英语抱有颇大兴趣。但是也和很多中国人一样,阅读了得,听说惨不忍睹。在上了大学以后我才有机会接触了口译、接触了英语角,接触了一些外国人,抱着“说得不好难受的是你又不是我”的心态,不管三七二一乱说一通。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自己口语和听力都有所提高,于是就更有自信继续讲英文。我认为语言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在非正式的场合只要讲的话make sense就好,语法和发音没有非常大的问题就可以大胆交流。日常交流的词汇其实大部分我们都知道,只要大胆讲就没有问题。
虽然在大学里每个人都要考四、六级,很多人都会为考四、六级抽时间认真准备,但其实四六级不足的是它忽略了口语的部分。所以建议尝试四六级口语、BEC、口译证、雅思托福等涉及口语的考试,有了考试作为推动力,练习英语口语成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