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药科大学承办的2023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传统与现代医药交融,基础与临床医学协同专题研讨会在广东药科大学大学城校园成功举办。会议旨在通过中外专家学者深度研讨,构建全球视野下的产学研用合作伙伴关系,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我国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本次会议是学校建校65周年重要学术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广东药科大学药医协同发展大会同步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杨宝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教授Kenneth A.Dawson等来自中国、英国、爱尔兰、日本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院士、专家做主旨报告,广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朱超华为大会致辞,学校党委书记刘晟主持了上午的药医协同发展大会,校长翟理祥做主题报告,2000多位师生、同行参加了会议。
朱超华在致辞中表示,国际产学研用会议是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务实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共同促进开放包容、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教育科技交流合作发展。他指出,广东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研合作可深度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建设。广东省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国际产学研用会议,有力推动了我省高校与全球更多知名院校科研建设,共建联合实验室、科研项目合作,以及技术成果转化。本次会议将继续秉承丝路精神,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聚力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水平发展。
下午的学术报告环节中,9位海内外院士、专家围绕中医药发展、药品研发与高质量发展、中西医结合防控慢性病、中医药国际化、精准医学、肿瘤治疗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展开学术研讨,对生物技术治疗、中医药发展与创新、创新药物研发等重大问题提出创新性建议、前瞻性预测。
Kenneth A. Dawson教授作了题为“探讨纳米结构的生物学识别,以及其未知的内源性机制对药物开发的基础性创新”的报告。他介绍了纳米结构的创新思路,阐述了纳米结构物在生物中的基础机制,以及在生物体中,纳米结构物如何被识别、捕获以及转译,激活器官本身的保护机制,并进一步阐释了纳米结构物在生物学和药学中的开发潜力,展现了纳米结构物的创新研究进展。
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彭军教授作了题为“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学术思想传承与方药创新”的学术报告。他阐述了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难题和西药降压治疗的弊端,认为中药与西药进行优势互补,是控制临界高血压病的关键,并介绍了其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及其团队研究成果“清达颗粒”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实验进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提供了思考。
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卞兆祥教授作题为“基于中国传统智慧,研发创新药物”的学术报告。他分析了中药与西药研发的异同点,提出中西治疗理念的差异性,并以中药来源广为切入点,介绍了目前中药复方的上市情况。他还分享了其课题组研发中药复方的经历,强调研究思路对中药复方研发的重要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研究员作了题为“中药融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的学术报告。他讲述了中药传播的悠久历史和巨大的生命科学研究前景,指出中药资源国际化有利于“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形成。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需要中医药发挥关键桥梁、纽带作用。孙晓波研究员以该团队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国际专利授权的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阿理疗法”为例,生动阐明了我国中医药的显著优势。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院长吴松教授作了题为“新建大型医院数字孪生医院建设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建设的全国首家数字孪生医院的概况,数字孪生医院实现全流程规范医疗行为、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开展等具体情况,还对全面感知(实时反馈医院运行情况)、一人一线(实时跟踪每一位患者的就诊轨迹)、可考可查(住院患者所有在院信息实时汇总)等具体实施情况做了详细生动的说明,展示了数字孪生医院的优势和前景。
浙江大学李继承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多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精准医学研究”的报告。他介绍了精准医学借助多组学在诊断与分型、验证与评价、发现治疗靶点三个层面的应用,其应用有助于解决临床疾病的诊疗问题。他强调多组学系统化应用可为探讨中医药机制提供帮助,其团队已在研究中采用大队列多组学试验和大样本的大队列单组学试验策略,筛选临床标志物,取得显著进展。
英国玛丽女王伦敦大学王尧河教授作了题为“如何用病毒来征服肿瘤”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肿瘤免疫疗法的进展、溶瘤病毒的定义、肿瘤靶向复制溶瘤病毒的免疫治疗前景及溶瘤病毒免疫疗法的临床成功案例。指出溶瘤病毒疗法具有安全、高效、能提高抗肿瘤免疫效率等优点,并介绍了免疫调节基因武装病毒增强TOVs的抗肿瘤功效、表达人类IL-12的溶性腺病毒新基因的评估、评价溶瘤病毒效能的理想动物模型等,提出了未来能开发具有增强疗效和安全性的下一代溶瘤病毒的期望。
日本神户大学理学研究科创新与技术副主任Toshiro Shirakaw教授作了题为“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表达SynNotch受体基因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报告。他介绍了三阴性肿瘤、CD44信号和缺氧诱导因子的概念,并分享了将基因治疗应用于乳腺癌治疗的经验。其研究证明了重组腺病毒载体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可行性,展现了靶向肿瘤干细胞基因疗法的创新性和前瞻性。
广东药科大学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姣教授作了题为“传承创新 中西医结合防控糖脂代谢病”的报告。她介绍了我国糖脂代谢疾病的普遍性以及控制效果不佳的现状。她提出结合中药治疗整体性和辩证思想的优势,西药治疗靶点通路精准的优点联合治疗糖脂代谢病,并创新性提出“瘅浊”新理念,有助于整体认识和系统防治糖脂代谢病。她还介绍了其团队在牵头制定发布行业标准,建立糖脂代谢病综合一体化防控平台,创立“调肝启枢化浊”新治法,调节糖脂代谢紊乱相关复方、有效部位等专利授权,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研究的转化成果。
澳门科技大学吴其标教授、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Paul Elliott 教授、复旦大学王彦青教授、我校李雄教授、叶得伟教授主持了大会报告,并做精彩点评。闭幕式由学校副校长杨全主持。他感谢专家、学者们对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讨。他表示会议对当前健康热点问题的研究很有启发,值得学习和思考,会议在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本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工作部署,深化“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活动,为推动我国与全球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实施高水平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助力构建全球高质量合作伙伴关系作出积极贡献。我校是第三次连续承办该会议。
编辑:欧阳希
审核:周楠
审定:兰涛